What lies beneath?

雪儂盒
Mar 8, 2022

--

文/小時候的雪儂

。序言。
近年來恐怖片大行其道, 1999年的《惡夜叢林》和《靈異第六感》十分賣座,使得商業取向的好萊塢製片們紛紛又趕入恐怖類型的熱潮中。而《危機四伏》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催生的。大導演Robert Zemeckis曾經執導過《Back To The Future》和《Contact》等口碑不錯的科幻影片,但這次卻拍了這部驚悚的《危機四伏》,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評價。我想是因為恐怖的橋段沒有新意,都是可預期的,且都是曾經出現過的手法。但是就是因為這樣,才更顯現出恐懼心理的可掌握性是很高的,因為即便都是看過的手法和可預期的驚嚇,觀眾還是被嚇了一跳。

其實很多人說這部電影老套,但是我認為每部電影創作的動機才是它價值所在的根源,而我認為《危機四伏》並沒有意思要去開創一種新的驚悚語言,而只是要呈現一種古典恐怖片的風格。而這樣的企圖是來自於對近年電影特效的的過度應用的一個反動。(雖然本片仍然有一些部分是運用電影特效來合成,但是卻不是它所要強調的重點,因為特效有它實際的價值,它可以減少不少佈景架設上的成本,所以我認為若不是以特效作為出發點的影片中,特效的存在意義不同的。)這幾年由於電腦特效的日新月異,和效果的驚人,導致觀眾在觀影的需求上和習慣上有明顯的改變,特效的應用也就和底片一樣,幾乎變成是必備的﹔但是這樣的趨勢使得電影的本質有了很大的扭曲也面臨到一個越來越大的危機,以這樣的一個演變來看,甚至幾年後整電影產業都可以解體,因為只要有電腦的3D特效,根本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而且和真實越來越難以分辨。

以《鬼入侵》來說,它所宣傳的重點就是它的鬼魅特效,但看完後一點也不覺得恐怖,因為其實張牙舞爪的妖魔形象並不會給人心理上的恐懼,因為太鮮明反而沒有神秘和無法捉摸的不確定性,並不能製造出更懸疑驚悚的效果。而這部電影在體風格上是十分沉穩和古典的,導演在說故事的技巧上仍然維持以往的水準。

原文片名是整部電影中成功的關鍵。《What Lies Beneath?》所涵蓋的範圍很大,就像這片中的整個謀殺案是lies beneath一個平靜的生活,一個冤魂lies beneath深深的湖底,還有一個看似完美的婚姻底下又潛藏著什麼問題?很多事情並非如表面上的那樣寧靜無波,然而事情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這樣的一個命題所牽涉到的已是整個社會了,人們對於所身處的世界越來越不涉入,凡事只求瞬間的快感,整個社會的底層其實早已充滿各種陳年的病態價值觀,汲汲營營於討生活的人類什麼時候才肯停下腳步好好看看腳底下踩的是什麼世界,是一層實在的地殼嗎?還是早就被惡習染上?

恐怖,究竟是什麼呢?應該是一種感官上的刺激還是精神上的感受?而形成恐怖的,究竟是聲音,場景還是燈光呢?

談到恐怖片一定會談到希區考克這位天才,而談到《危機四伏》就更不能不談希區考克,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認為它幾乎可以說是以希區考克的經典之作為主軸所做的改編。

看過《後窗》的人在看這部片的之後必然聯想到後窗: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偷窺鄰居,發現鄰家的丈夫謀殺妻子。

偷窺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會讓偷窺者情緒不安的事(就一般正常人來說,因為病態的偷窺患者是有快感的), 是不榮耀的,不道德的,有一種害怕被發現的恐懼。但是在成為謀殺案的目擊者時,又會產生莫名的正義感,想要去揭發,而這樣的動機又會給自己帶來危險,因此這時恐懼又加倍且複雜化了。偷窺的主觀鏡頭是製造懸疑和不安的最容易的一種,觀眾很容易的就會將劇中人的主觀假想為自己的主觀,也就將自己更涉入一樁偷窺事件中,更沉溺於主角的處境。

導演絲毫不掩飾地將《後窗》中的元素複製到本片中﹔比如說Clair以為鄰人發現她,已經闖入她家時的望遠鏡鏡頭,和《後窗》中幾乎一樣。

背影在恐怖片中的應用也是相當多的,背影有被窺視的感覺,也有危險將至的感覺,而這時的攝影為了要製造懸疑的效果,通常會有緩慢的移動,似乎模擬兇手或鬼魂的主觀鏡頭,可是有時候又不是真的是這種主觀鏡頭,只是加強危機感罷了,在這部片中就有不少這種作用的鏡頭。

浴室是一個相當私密的空間,在這空間裡的同時,突如其來的闖入是最令人不安的,所以浴室在本質上就帶有一種潛在的焦慮感。浴室所帶來的是延伸的恐懼,觀者看完電影後,回到家依然會接觸到的地方,所以這樣的恐懼和恐怖有延續性及聯想關係,與現實生活是可以銜接的,因此我認為希區考克能想到以這樣的場景作為驚悚場景是很高明的。當然這部電影除了向希區考克致敬外,它的浴室場景使用的也有其邏輯,因為本片的鬼魂是死於水中的,所以一直是伴隨著水出現﹔在家中最適合製造水的沉積的場景,當然就是浴室中的浴缸了。所以導演很自然的運用了已知的符號在裡面,又同時創造新的恐懼感。另外,導演也將謀殺的場景設在浴室,我想這樣的安排除了仿效《Psycho》之外,也是將女主角和鬼魂的命運作類比。

還有,本片的男主角的名字和《Psycho》是一樣的,都叫Norman﹔我想,這並不是一個巧合而已。要先從Harrison Ford說起,首先,他的銀幕形象一直是英雄式的,而且剛正不阿,永遠是那麼正派的一個人,所以由他來詮釋這個角色會有更大的震撼,因為他竟然是殺人凶手,而且殺的還是他外遇的對象,這個外遇的對象還是他的學生,簡直是毫無倫理,泯滅人性,現在還要殺害自己的妻子。他從一開始到被揭穿時,所飾演的仍然是一個好丈夫、好爸爸的形象,到後來才發現他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只顧及自我的前途和利益,而枉顧他人性命﹔整個人格上就不是那麼健康,實質的他和表象的他是極端的兩個人,雖然還不至於到雙重人格的病症,但是異曲同工,所以這個名字取的妙,其實早就藉由這個名字暗示了結局和塑造了角色性格了。

。風格。
這部電影雖然是彩色片,但是在色彩的處理上是近乎黑白片。因為拍攝恐怖片時,需要氣氛的連貫,所以在佈景上避免掉過多的色彩在裡面,視覺上用大量的白色,例如白色的浴室,白色的窗簾,白色的睡衣等。

而在攝影上,大部分的鏡頭都是中鏡而且非深焦,因為很多時候都是用焦點轉移的方式在敘述故事發展,用淺焦攝影可以有很明顯的焦點轉移效果。另外我想中景的取鏡也是受到希區考克的影響,因為人物表情在恐怖片中有很強的作用,所以通常都會有敘述性的表情呈現,在希區考克的恐怖片中,所選的角色一定是俊男美女,也幾乎是胸線以上的取鏡,而Robert Zemeckis也是選用了蜜雪兒菲佛來擔綱,她也非常非常地稱職,演戲的節奏非常地精準,也很適合這樣有點歇斯底里的角色。

。聲音。
音效在恐怖片中的地位我想是居於各類型片之首,恐怖片不需要太多的音效,大多時候都是極度的寂靜,再加以適度的音效配合就能達到駭人的效果了。本片也是一貫地使用大量的Sliences,營造出一種詭異卻又寫實的氛圍,不過有的地方有聲與無聲的取捨還是過度牽強不合邏輯,例如有一幕是Claire到鄰家去拜訪,都沒有人在家的樣子,她一轉頭忽然間就看到本來是空無一物的庭院停了一台車。我真的覺得這樣太誇張了,因為只要看過的人都知道車子能發出很多不同的噪音,像引擎聲,車門開關的聲音等,怎麼可能是靜靜地出現呢?

在音樂部分,依然延續《Psycho》中的風格,用緊湊的弦樂來呈現,在旋律上也是很類似的,節奏也是差不多。

。鬼故事。
在電影裡也出現了人人都很熟悉的鬼故事的橋段,像下面照片中的眼睛,就是傳說中的那個鬼故中所提到:在鑰匙孔中和你對看的眼睛,只是在這片中是竹籬巴的孔而已。

還有就是鏡中的幽靈,這種故事早就被應用在很多的鬼故事當中了,而為什麼鏡中的幽靈功能那麼大呢?即使已被用了數不清的次數,還是有其恐怖的價值。首先,就是像浴室在恐怖片中的功能一樣,鏡子不管大小,隨處可見,而它除了能讓我們看清楚自己外,也能讓我們看到原本我們看不見的-背後的東西,所以,其實不一定要是鬼突然出現在鏡中才會使人驚嚇,隨便一個人突然出現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所以鏡子中呈現的世界和我們眼前的世界還是有所不同的,它能讓我們見到平時不會注意到的東西,敏感度很高﹔例如,Michelle的靈魂被亡魂趕出軀殼後,就是在鏡中呈現她的形體的。

由此可知,導演在事先就已經是又許多大家熟悉的情節和手法在重新塑造一個鬼故事,而非要創新恐怖片的發展﹔因為有時候,熟悉的東西反而有它意想不到的功用,因為我們對於這些東西的印象是在於口語上和文字上居多,不然就是自己的幻想,所以導演這次將這些很生活的恐怖元素化為視覺上的呈現,到底還是能滿足大部分觀眾的心理需求的。所以我對這部電影還是不給予低的評價,因為我認為它所產生的動機,使它以這樣的方式呈現,而這樣「引用」希區考克和許多鬼故事的內容,還能有這樣的成果,我還是很欽佩Robert Zemeckis的,畢竟在整體視覺風格上還是十分有品質的,演員的表現也不俗,甚至可以談到劇本的整體結構完整,尚稱精密,所以若不是有這麼多的抄襲,我想本質上還是一部可以觀賞的電影。

--

--

No responses yet